|
發表於 2004-10-2 21:5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想,隨著教育內容的改變,台灣的下一代對漢族傳統文化的認識一定是越來越減少的。台灣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個文化大雜燴,美、日、韓的流行事物對青少年來說比起「中國」的事物更有吸引力,畢竟時尚文化和消費與資本也是脫不了關係的。
「去中國化」的運動的確有政治的訴求。我個人的話是覺得把一些過去因為國民黨統治而抹殺的地方文化元素能予以恢復也是非常親切的好事。但是啦,比方說市鎮街路名要改換回本土路名的話,或許應該更以社區為主體才是,不知道台聯黨的那些人打算怎麼搞。況且,凡是做絕了也沒必要,台灣再怎麼說也是個華人社會,要「去中國化」的話怎麼不先把漢人社會的劣根性(比如說薄情寡義、人心涼薄、迷信、急功近利、愛慕虛榮、一窩蜂……)革掉?就我看來,目前這個運動還停留在政治符號的層次,深度不大。要真搞的話,也許台灣人民的惰性反而會是最大的阻力,除非他們真的掌權,用政治力推行,像民進黨改「凱達格蘭大道」一樣。但一條路名可以改,全市的路名都要「去中國化」的話,就看看大家習不習慣囉……畢竟人民除非受了很大的刺激,否則對這種事情不是那麼熱衷吧。
去漢字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