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化軟體聯盟

 取回密碼
 我要註冊
搜尋
樓主: 匿名

[討論] 傳統中文 / 繁體中文 / Chinese traditional

[複製連結]
匿名  發表於 2003-6-23 08:35:37
真是高興看到有人做這樣的工作。
我是大陸人﹐看到簡體字舍棄的不止是形式﹐把許多的字意都混合了。
匿名  發表於 2003-7-12 14:51:11
嗯 照你們這麼說好了,不過繁體也應該沒錯,雖然英文翻譯有問題,但是對岸用的中文,寫法比我們台灣用的中文簡單,筆劃也比較少,用簡體中文較好,我們台灣也用中文,但是筆劃比較多,寫法也稍難,用繁體比較恰當,我們的中文比較繁雜,對岸的中文比較簡單就這樣..
發表於 2003-8-27 00:54:48 | 顯示全部樓層
非理性麼?
當別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就是非理性?
中共將中國、香港所使用的文字稱之為「繁體」,完全是為了誤導學生,學生一聽這「繁」,不免心生抗拒。
由僭體字之歷史發展,稱為僭體是十分恰當的,許多學者說得更刻薄,叫「殘體字」。「殘缺不全」之意。
而有網友提出「漢文本有簡體字」但那是「異體字、俗體字、簡筆字」,而與現今僭體字實有極大差別。
我很懶,打字又不快,實在不想說太多,各位可以參考這幾篇文章。
http://www.ocac.gov.tw/vancouver/Bulletin/Ac2/Ac2-09.htm
http://www.ocac.gov.tw/vancouver/Bulletin/Ac2/Ac2-11.htm
http://www.ocac.gov.tw/vancouver/Bulletin/Ac2/Ac2-02.htm
發表於 2003-8-27 08:54:49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文章最後由but在 2003/08/27 09:20 編輯]

補充一些參考資料。
1. 大陸當局並不是把現在使用的文字稱為簡體字,法定名稱是「簡化字」。1956年所公佈並沿用至今的《漢字簡化方案》。
2. 「簡體字」「繁體字」似乎都是民間自己產生的名詞,而且同時出現在台灣、大陸兩地,很難判斷何者為先。「簡」的對應就是「繁」,這是自然的稱呼。
3. 台灣現行使用的漢字,較勉強能夠找到的法定名稱是「標準字體」(1979年,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表》。)。
4. 日本現行使用的漢字,是在戰後公佈的。法定名稱是「當用漢字」(1946年,文部省,《當用漢字表》)。俗稱「新字体」,而持續用到1946年為止的字體,俗稱「舊字体」,民間稱呼多是對稱關係,此乃人之習慣。
5. 從文字學角度上看,漢字簡化僅是一次文字整理、字體改變的動作。與秦代統一使用小篆本身無太大差異。又,字體的變異造成簡化也是史上有之,如「隸變」就造成許多漢字的簡單化。
※「漢字」是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的稱呼,台灣教育部是稱為「國字」。另外,在日本「國字」是指原創於日本的漢字。因為英文現今也稱呼kanji較多(再不然就是Chinese character,想不到其他說法了),所以使用比較不會引起誤會的漢字。
--
個人意見:
我對爭正體、標準之類的沒興趣。反正到最後都會陷入辜汪還是汪辜、日俄還是俄日的糾紛。
用字上,反正繁體字看灌了,閱讀時看繁體字是比較習慣。
不過手寫的時候有時候真的寫得很煩,但是簡化字寫起來怪不扎實的,大概日本式簡體字是比較折衷能接受的版本(手寫時)。
不過打字時還是繁體字習慣。
就名稱問題而言,如果回歸法律面、國家標準面,大陸使用的應該稱為「簡化字」。但是台灣使用的問題就比較大,因為新者有名,舊者無名,這是慣例,所以既然大陸用的是簡的,台灣用的很自然被稱為繁的。我個人對繁體字的稱呼並不絕得有什麼不妥,其他還能考慮的名稱還有「未簡化字」、「傳統楷體字」等等,不過實在不太好了解。
--
其實「台灣」的「台」就已經是個很好玩的問題了。除了國語課本以外,還有誰在用「臺」? 放眼報紙、雜誌、高中以上課本,幾乎都是「台」了。 甚至「台北車站」的招牌、「台北市政府」門口的金字,也都是台。不過台鐵站內,月台的標示「台北」似乎是「台」,不過「臺中」似乎是「臺」......... 最近「灣」字也漸漸開始有這種現象了。
漢字走向簡化,我個人認為是必然也是必須的。只是是否需要走到《漢字簡化方案》的地步,我個人是覺得不必。
大概《當用漢字表》公佈的字體是我個人覺得最適當的(說到這裡就會又有人說我媚日XD)。不過台灣民間通用的簡筆字、速記字多半與當用漢字表不謀而合也是事實,或許是50年殖民的影響。
當時1950年代中國人名的識字率、廢漢字化的呼聲,確實對中國當局不小的壓力,所以造成這麼大規模的簡化,在時空背景下並不意外。只能說當時沒有人想到50年後計算機會如此幅度地取代人手寫、出版的困難,漢字過度簡化漸漸變得失去意義,這也是當初料想不到的。
匿名  發表於 2003-8-28 08:45:54
我覺得只要看得懂!了解意思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局限於範圍內。
發表於 2003-8-30 02:19:31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文章最後由kiiali在 2003/08/30 02:25 編輯]

■給風兄,
>我很懶,打字又不快,實在不想說太多,各位可以參考這幾篇文章。
還是可以以客觀的角度,多說一點。
這幾篇跟我們的看法沒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都會去選擇我們想看到的那
個部分而已。你看到「以繁為貶義」,我看到的是另外的討論。
>許多學者說得更刻薄,叫「殘體字」。「殘缺不全」之意。
倒沒什麼好刻薄的。看你的評論角度,若是出於客觀,說簡體的意義
可能有一點缺損,那看的人自然會有同感,但這是要數據和理論證明,
而不是出於一嘴而已。我們看了簡體的字典,繁體的字典,請問你看
了嗎?
學者則是那一些學者?台灣這裡的文字學部分,接了教育部的案子,
修了讀音修了字形,破音字整理等等,主持人都很清楚明白。不知
你說是那一位或那幾位?
出於主觀,事前即貼標籤,那當然怎麼看也會是錯的。那些例子,
只是其一,而非全盤。什麼才是對的?當你看到心澄透明的時候,
你會認為沒有對的。
我不是特別喜歡簡體,也不是特別喜歡繁體。在使用而言,都是工
具。牽涉價值觀念很累,尤其是每個人一定會只看自己想看到
的部分。
只是,不欣賞先入為主的評論方式。
■給 but:
「法定名稱」在大陸法系國家,如果是像臺灣繼受德國的行政程序法
,並不是像這樣定義的。這甚至不能說是類推適用的原則,以未知明確
的標題推論法定名稱,未免不夠嚴謹。臺灣與大陸當局,基本上都仍
是以大陸法系為主。如果要談所謂「法定名稱」,麻煩從這裡開始。
在沒有明確法律定義之前,的確只能用「勉強認定」的用語。
你可以去翻一翻《現代漢語詞典》前三頁。無論是香港版、新加坡版、
或是北京商務版,都會有這個東西,來自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的看法,
對字體的稱呼。是的,那只是大陸的看法而已。
如果不知道為什麼要去翻《現代漢語詞典》,那麼請查尋一下
弟之前發表過的相關內容。
當然,他們都不是法定名稱。其他內容我沒有意見。
■給其他,
拉回本題來。以上都跟電腦無關。本題是討論如下在電腦中如何翻譯: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這些最常出現在安裝包之前的前置選項當中。
katun 這個會員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3-9-22 09: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匿名  發表於 2003-9-22 13:28:43
[這篇文章最後由MX在 2003/09/22 13:44 編輯]
下面引用由kiiali2003/08/30 02:19 發表的內容:
拉回本題來。以上都跟電腦無關。本題是討論如下在電腦中如何翻譯: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這些最常出現在安裝包之前的前置選項當中。...
呵呵~~ 又有人把這篇推上來了...

我最近又想到了解決Chinese (Traditional) 和 Chinese (Simplified)翻譯的問題。
Chinese (Traditional) = 中文(漢字)
Chinese (Simplified) = 中文(簡體) or (簡字)
這樣子如何?
因為「漢字」不管是台語、國語、日語、大陸語,講的都是我國目前正在使用的「中文」。
雖然英文Traditional是傳統的意思
但「漢字」既是古早朝代所使用的文字,也是有傳統的意味,
在字意上,至少不會像「繁體」和英文的「傳統Traditional」差得那麼遠。

雖然我是為了對我國文字的統稱的正確性、中英對照的正確性及避免誤導,才把 Chinese (Traditional) 改成傳統中文了,
但「傳統中文」感覺上還是通用性不足,也就是有點蹩扭啦!但用「漢字」就沒這個問題了!
唉...怎麼到現在才想到....
發表於 2003-9-22 18:03:40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到這個答案,實在很出乎意料之外。
翻譯是要講求精確的,而能夠與其他分辨的。除非是真的沒有辦法,否則
不建議使用定義不清的名詞,來做翻譯的目標物。最簡單的,使用者
怎麼能知道
中文 (漢字)
是指那一種漢字?中國大陸所稱漢字、日本所稱漢字、臺灣地區的的漢字
、甚至是韓文的漢字?沒錯,他們都是指同一個字集的集合體,只是每個
地區對漢字的定義,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出入。
直接說吧:
這是極度不合適的翻譯,把一個清楚的概念,用一個混淆上位概念所替換了。

更精確的說法是:
漢字是一個上位概念。但只能指涉文字範圍,而非指涉語言。把一個
文字範圍的上位概念,拿來指稱語言範圍的下位概念,這恐怕是極不
適當的過度推論。
匿名  發表於 2003-9-24 03:16:22
[這篇文章最後由MX在 2003/09/24 12:35 編輯]
下面引用由kiiali2003/09/22 18:03 發表的內容:
看到這個答案,實在很出乎意料之外。
翻譯是要講求精確的,而能夠與其他分辨的。除非是真的沒有辦法,否則
不建議使用定義不清的名詞,來做翻譯的目標物。最簡單的,使用者
怎麼能知道
...
用「漢字」的定義是最精確的。「漢字」當然就是漢朝所使用的文字囉!
像滿清本身有滿文,但唐朝清朝....一直到現在民國也是講「漢字」。
日本人引用的漢字,並不是現在大陸的簡體漢字,也不是秦篆。
而大陸的簡體漢字,也只有一部份是漢字而已...並沒有使用到絕大多數的漢字。
而「漢字」是包含了簡體、異體、俗體....等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用的字。
秦小篆->漢隸  正是漢朝以後的人,看得懂或看不懂的分野。
台灣人看漢隸一看就懂,但要台灣人看得懂秦篆恐怕就會傷腦筋和傷眼睛了!
而台灣人要看大陸的簡體字,也必須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因為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最完整的漢字」,不只是有繁體喔!也有簡體、異體、俗體字....,同時也包含了日本用的部份漢字和大陸用的部份簡體漢字。
看到你講「漢字」並不精確的回覆,也實在很出乎我意料之外∼
發表於 2003-9-24 14: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子之毛公子之頓
漢字 (Traditional Chainese) 包含簡體
Simp. Chinese 稱為簡體
那是不是 Trad. Chinese 包含 Simp. Chinese
發表於 2003-9-24 14:5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文章最後由kiiali在 2003/09/24 14:54 編輯]

這其實有一點超出範圍了。因為牽涉到內碼的主觀問題。當使用者在面臨安裝軟體的語言選擇時,或是在軟體指定操作語言時,必須能確定使用「確定的內碼」與「適當的文字」。
直接說吧,以目前 big5 的標準而言,臺灣地區使用的漢字 (在電腦使用上,其他的不討論) 恐怕是不完整的。與 unicode 當中對漢字的定義範圍相差極遠。
gbk 或是 gb18030 沒有這種問題。他們能顯示完整的 211052 個漢字,在 ANSI 平臺或是 unicode 平臺都沒有問題。所以照這種推論, 中文 (漢字) 的翻譯,恐怕套用在 Chinese (Simplified) 會「更加適合」。很無可奈何的結論,是吧。
如果你要讓使用者「誤會」 BIG5 系統是最完整的漢字,包含簡體字繁體字異體字或其他字,那會讓人家笑掉大牙。
至於使用者所認知的「漢字」,與你所認知的漢字會不會是同一回事,這在翻譯上是極其危險的。「正體」「傳統」雖然爭論,總還算能知道大概什麼東西。漢字就真的差太遠了。
不要讓使用者,陷入混淆的境地吧。

回到本題。我仍然認為,以文字上的討論延伸到語言,
本身將是極為不智的作法。除造成邏輯與推理上的錯誤,別無他益。
匿名  發表於 2003-9-25 11:44:47
[這篇文章最後由MX在 2003/09/25 12:47 編輯]
下面引用由kiiali2003/09/24 14:50 發表的內容:
這其實有一點超出範圍了。因為牽涉到內碼的主ぃt簡體字繁體字異體字或其他字,那會讓人家笑掉大牙。
至於使用者所認知的「漢字」,與你所認知的漢字會不會是同一回事,這在翻譯上是極其危險的。「正體」「傳統?...
我是只有討論到這個問題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和內碼包含多少字無關。
Big5也包含英文字母和日文,那到底Big5是漢字還是什麼字?
我看你是把中文和漢字搞混了~ 一般是大陸人才會這樣子搞混....
說個笑話好了, 秦始皇把漢字統一.... <---- 看起還蠻正常吧!
但,秦朝是在漢朝之前,要如何把漢字統一呢? 所以只能說,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文字。
更何況你講大陸用的gb18030,顯示完整的 211052 個漢字,但其中有不少字是大陸自創出來的字形字義吧!有些並不是漢字喔!
讀漢字的人不一定能夠看得懂大陸的簡體字。當然啦!也不一定看得懂秦篆或滿文。
你可以說gb18030,顯示完整的 211052 個中文,但不能說成漢字。
你也可以說泰篆、滿文是中文,但同樣不能說他是漢字。
因為大陸的某些同形字,字義已和漢字不一樣了....
匿名  發表於 2003-9-25 11:58:49
[這篇文章最後由MX在 2003/09/25 12:54 編輯]
下面引用由無名2003/09/24 14:13 發表的內容:
以子之毛公子之頓
漢字 (Traditional Chainese) 包含簡體
Simp. Chinese 稱為簡體
那是不是 Trad. Chinese 包含 Simp. Chinese
漢字 (Traditional Chinese) 本來就包含簡體呀!
台灣還是臺灣? 我們一天晚也在用簡體字...
如果你說成繁體字,那我們用的"台、体"這些字到底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
還是你要說"台、体"是繁體字裡的簡體字,這樣不是很好笑嗎?
但"台、体"這些字,也都是漢字。 這樣子不就很簡單了嗎?
而Simp. Chinese是比漢字還要更簡的中文,而與漢字不同,
自然必須要以「中文漢字」和「中文簡體」來區分。

發表於 2003-9-25 21:35:17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文章最後由無名在 2003/09/25 21:36 編輯]

好,您說繁體包含簡體,那為何只包含台、体幾些字,其他的都也包含嗎?
匿名  發表於 2003-9-26 07:22:06
[這篇文章最後由MX在 2003/09/26 07:24 編輯]
下面引用由無名2003/09/25 21:35 發表的內容:
好,您說繁體包含簡體,那為何只包含台、体幾些字,其他的都也包含嗎?
我是說, "台、体"是繁體字裡的簡體字,這樣不是很好笑嗎?
我可沒說繁體包含簡體喔!  
因為如果這樣子說,就實在是搞不清楚該怎麼解釋"繁體"了!
所以你要說的應該是,漢字裡包含的簡體字有哪些吧?
範例:
机、几、丰、万、气 、网、裡(裏)、冇(冇=沒有, HK經常在用)
這些你都可以把他認為是簡體字,或部首,但其實也都是漢字。
如果說成繁體字也包含那些範例的字,那麼那些字到底是繁是簡呢?
還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
使用率太高了,我們是叫小寫/大寫,不是叫簡體字。
所以呀,我們目前用的中文,就直接說成「漢字」定位就最正確了!
發表於 2003-9-26 23: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文章最後由kiiali在 2003/09/26 23:20 編輯]

說一下我的主觀感覺:極為頭痛中。
不曉得「無名」兄或其他人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在論證或辯論的
時候,其實該有幾個基本的規則:

■1.不相關的事物,不能拿來類推適用。
  這應該是基本常識。比如文字和語言。拿文字的名稱來做為語言
的翻譯名稱,是極為不恰當和不正確的。就好像 P2 P3 等 CPU 名
稱套用在 Win98 Win2k Winxp 等比較,說 Win98 = Pentium II,
Win2k = Pentium III ,實在是八竿字打不上。
同樣案例,就像有人說 Cyrillic 字母「就是」俄文一樣,那就是真
正搞不清楚。 abcd 這些拉丁字母就一定是英文嗎?還是要說,都
是拉丁文?

■2.不應該「拿部分代表全部」。
這也是基本常識。白馬是馬,所以黑馬就不是馬囉?應該說,白
馬和黑馬都是「馬這個大集合」裡面的一部分。你不能拿一部
來當全部,就如同你不能說白馬是馬,所以黑馬就不是馬。
同樣地,如果還是要談範圍問題,在 Chinese (Traditional) 的
範圍裡面的確有包含「一些」簡體字。但絕對不是包含全部。
更不能說 Chinese (Traditional) 所包含的是漢字,所以
Chinese (Simplified) 有部分就不是漢字。 MX 已試圖混淆在
集合上的邏輯關係。
再者,如果說大陸那裡使用的簡體字「有部分不是漢字」,真
不知該如何說起。除了祇好很主觀的說 MX 「昧於現況」之外,
真不知該有何種評斷。不管 MX 是怎麼主觀的認為,喜歡或是不
喜歡,看懂或看不懂,那些就是漢字 (的一部分)。 MX 對「簡體
字」的認知,和絕大部分的人,顯然不同。
真的不知道 MX 要怎麼舉證上面所說的,是正確的?可以讓人信服?
■3.我不想在這裡背出
我不想在這裡背出那一些師大國文系老師曾經編纂字典,那些
老師對小學特別有研究 (這個小學當然不是那個小學) ,那些
曾修古文觀止或其他書。因為我背得出來。
如果 MX 要舉例,請舉確實的例子。如果 MX 需要,大陸的學者
,我也知道,因為也看過。
在我看過的部分,沒有人有這麼離譜的推論。
■4.不要試圖為模糊使用者的認知,而創造新名詞
這是極度難聽的評語。 MX 應該看得懂。把本來意義明確的東西
,搞成意義含混、甚至無法區辨。連帶我的這篇回應,也不理性
的談及一些主觀看法。但 MX 的某些論點,只能說,根本沒有做
功課。對簡體字連一點基本認知都沒有,然後還要侈言「那一些
才是漢字」。最後再以文字的名稱,套用到語言名稱翻譯上。
邏輯上及思維上犯了嚴重錯誤,真的是離譜。
真的,不要企圖讓使用者,陷入混淆的境地吧。
發表於 2003-9-27 04:37:3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文章最後由kiiali在 2003/09/27 04:46 編輯]


另外, MX 在對繁體與對簡體的認定上,帶有部分事實的錯亂。以下面
的例子,應該說的可以比較清楚。

■四對一繁轉簡
1)四個繁體字在簡體系統裡面,對應到同一簡體字。
2)在繁體系統,則四字意義各不相同。

繁體          簡体       繁體辭彙 / 簡体詞匯
=====================================================
榦 乾 幹 干 -> 干   國之楨榦 幹事 乾燥 乾坤 乾隆 相干 干擾 (臺灣)
                     國之楨干 干事 干燥 乾坤 乾隆 相干 干擾 (大陸)
檯 颱 臺 台 -> 台   檯燈 颱風 臺灣 天台山  (臺灣)
                     台燈 台風 台灣 天台山  (大陸)
浬 裏 裡 里 -> 里   海浬 裏面 裡面 里程    (臺灣)
                     海里 里面 里面 里程    (大陸)
挶 跼 侷 局 -> 局   挶 跼促 侷限 分局      (臺灣)
                     局 局促 局限 分局      (大陸)
如果以上面的例子,干、台、里、局 這些都是簡體字,但前四字
都是繁體字。上例的「天台山」就不能寫成「天臺山」,那個字
唸成「胎」。是的,「天胎山」,很特別的讀音。比較正確的
說法是:
big5 編碼範圍,收錄了前四個字。
gb2312 編碼範圍,收錄了最後一個字,而省略以上三字。 (當然
gbk 或是 gb18030 全部收錄了。)
如果以更宏觀的角度來區分,他們只不過是對漢字收錄範圍
的不同認定而已。

這類的例子很多,但是還是可以完全列舉完畢。其中的多對一,恰
好是 MX 所談的稱「繁體字當中有包含簡體字」,而且還是第四項
純簡體字的情形。各項目的總數,都列於其後的號碼。
0.一對二繁轉簡 1
1.一對一繁轉簡
2.四對一繁轉簡 9
3.三對一繁轉簡 32
4.二對一繁轉簡:純簡體字 64
5.二對一繁轉簡:完全無關 16
6.二對一繁轉簡:異體字 (正->簡) 24
7.二對一繁轉簡:較古異體字 28
8.二對一繁轉簡:罕用異體字 56
9.二對一繁轉簡:不可混用字根 54
10.二對一繁轉簡:可混用字根 22
11.二對一繁轉簡:狹義字→廣義字 45
12.二對一繁轉簡:繁罕字→簡常字 127
13.二對一繁轉簡:繁罕字→簡罕字 14
那麼,你要說「范仲淹」的「范」字,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把
「師範」寫成「師范」的「范」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數字都列出來,代表我知道全部的集合。你或許看看而已,我則很不
幸的,幾乎有一半的列表背起來。字典翻爛的後果。
一個老問題是:「我們的文字裡也有簡体字,那又要和大陸的簡
体字怎麼分? 」我只能說,吃飽沒事幹,幹嘛要分?如果連這個「范
」字有時候時簡體字,有時候又是繁體字,這樣子以「絕對二分
法」的方式去區分,而非以「相對方式」,MX 恐怕將讓自己愈
來愈模糊。
依照這種邏輯,連松樹的「松」,秋天的「秋」也會是簡體字。
不信?可以稍後找給你看看,看看他是那一個字簡化的後果。
這類的例子屬於第十項,總共有 22 個。

簡繁是個相對的概念,而非絕然的二分。
除開文字名稱與語言名稱不能混用的嚴重謬誤不談,不能辯稱
Chinese (Traditional) 裡面包含部分的簡體字,就想試圖稱之
「漢字」。那麼在 Chinese (Simplified) 還包含「全部」big5
範圍的繁體字,那豈不是更有資格稱「漢字」?
   1.中文 (漢字): 在中日韓地帶、使用泛中文的字體的全部集合,
   卻以文字名稱來誤做為語言的名稱,邏輯上的嚴重錯誤。
   2.中文(正體): 文字形狀的變遷與流變的比較用詞,與異體字
   相對,卻用來誤為語言名稱。文字學上認知錯誤。更嚴重的是,
   在語言名稱帶進「以此為正」的價值考量。
   3.中文 (傳統): 以英文直譯來做為語言名稱,不能算錯。卻與大眾
   的認知不符,也有以老外的眼光強加於上的意味。
真的,請不要「亂搞」這些漢字、正體、傳統等名詞。
尤其是在所知不多,而又隨之胡亂附和的情形下,沒有
懷疑,也沒有驗證,更沒有自己去翻爛字典。
除了讓人恥笑,與搞亂翻譯上使用者認知,絕無任何益處可言。
匿名  發表於 2003-10-3 18:57:21
[這篇文章最後由MX在 2003/10/03 19:18 編輯]
下面引用由kiiali2003/09/26 23:01 發表的內容:
同樣地,如果還是要談範圍問題,在 Chinese (Traditional) 的
範圍裡面的確有包含「一些」簡體字。但絕對不是包含全部。
更不能說 Chinese (Traditional) 所包含的是漢字,所以
Chinese (Simplified) 有部分就不是漢字。 MX 已試圖混淆在
集合上的邏輯關係。
簡繁是個相對的概念,而非絕然的二分。
除開文字名稱與語言名稱不能混用的嚴重謬誤不談,不能辯稱
Chinese (Traditional) 裡面包含部分的簡體字,就想試圖稱之
「漢字」。那麼在 Chinese (Simplified) 還包含「全部」big5
範圍的繁體字,那豈不是更有資格稱「漢字」?
是你在混淆喔∼ 我並沒混淆啊!
Chinese (Traditional) 所包含的是「漢字」這是最精確的稱法。
明明「漢字」已是最正確的講法了,你還可以扯出這麼多來? 有點詭異∼
請問一下,這是「漢字」裡的簡體字嗎?
戏 = ???
传 = ???
韩 = ???
乐 = ???
毕 = ???
以上舉例的大陸簡字,有些字可能是屬於漢朝以後所使用的簡體字,但有些字不是吧!差這麼多,當然要分丫!
所以,看起來是你在混淆喔,
漢朝以來用的簡體中文和大陸用的簡體字,可是不一樣的喔!
-----------
另外,我之前已經提過了字碼包含中文的說明了!
Chinese (Traditional) 這和編碼包含多少字無關!
就算是未來某種編碼包含了全世界的的所有文字,同樣必須要以Chinese (Traditional) 或 Chinese (Simplified) 來區分。因為是不同的字型和字義嘛!
如果滿文,甚至於要個Chinese(Manchus) <---大概是這樣拼吧?
Chinese (Traditional) 就是中文漢字,Chinese (Simplified) 就是中文簡體。
就像你又說的:簡繁是個相對的概念
Chinese (Traditional) 的Traditional是「傳統」的意思,
為何這個相對的概念你就沒有?
何為你要把「傳統Traditional」對到「繁體」去?
發表於 2003-10-5 12: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問一下,這是「漢字」裡的簡體字嗎?
是的。其他的,不需要再回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我要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Archiver|聯絡我們|中文化軟體聯盟 (CPATCH)  

GMT+8, 2023-9-28 15: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 正體中文: [數碼中文坊]

快速回覆 返回頂端 返回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