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4-8-15 05:48:09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引用由hsuchan在 2004/08/14 17:02 發表的內容:
ㄘ(c)和ㄑ(q)兩個都改成拼為ci
其實沒啥不對
ㄘㄧ(ci)
ㄑㄧ(qi)
兩個音其實一樣
(這裡不討論拼音的規則,因為方言存在很多官話沒有的音)
ㄐ-----ㄗ
ㄒ-----ㄙ
也是一樣的原理
至於"溫"這個字
其實是拼音不一樣而已啊
唸法還是一樣吧
在來
ㄈㄥ是ㄈㄨㄥ省略而成的
ㄅ(ㄨ)ㄥ ㄆ(ㄨ)ㄛ 等等也是如此啊
只不過改來改去的還真麻煩
Sufa兄可能比較不喜歡這樣吧
通用拼音有何可取之處呢?
個人覺得
應該是它能拼除了國語外的其他方言
... 我的想法比較接近hsuchan兄。(題外話,hsuchan是對到哪兩個漢字呢?「徐展」嗎?:p看到hs,就想到怪里怪氣的威妥瑪拼音了,這個才是行之有年的「台灣現象」啊……)
風拼成Fong而非Feng,的確比較符合台灣人的發音;「ㄈㄥ」反而是不對的。是不是原來的北京話是這樣唸的?
hsuchan兄又提到「ㄐㄑㄒ」和「ㄗㄘㄙ」其實相同,很精闢,我也是最近才看到這樣的資訊。事實上北京話的zh, ch, sh, j, q, x等音都是從z, c, s這行衍生出來的吧?中古以前的漢語應該是沒有這種區分的,應該是受北方民族影響產生的新聲母。
通用拼音把很多e恢復而不省略,雖然不是那麼簡潔,但反而一目瞭然。很多音位的拼法在北京話省略或許沒關係,但在其他方言是行不通的。ui和uei的問題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wen改成wun我覺得是個沒必要的敗筆,蓋un直接唸其實是發不出「溫」的音的,反而是定義e為「ㄜ」之後,用en去唸,前面再加上w表示「ㄨ」的音才行。
初見通用拼音我的看法和Sufa頗多相近,因為當時我也還覺得漢語拼音很好用。但後來看了通用拼音的介紹,也接觸過閩南語、客家話的其他拼音方案後,我的想法有了改變。誠然,為了「與大陸做區隔」的意識型態因素可能會受非議,但這也不是通用拼音全部的本意嘛 它最大的存在理由,應該是「雖然漢語拼音在國際華文界非常具有溝通的優勢,但它不利於台灣其他語言的教學」——母語我覺得應該保存,所以也需要拼音作為工具——「而短期內漢語拼音也沒有改革的可能性(權力不在我們手上),因此不得不另外先針對台灣島上主要各種語言的通用性考量,設計一套拼音系統」。這想法是好的,只是牽涉到政治問題的時候,就沒有人care一個拼音系統到底有沒有優缺點。事實上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差不多」的現象正是為了讓習慣漢語拼音的大多數(大陸、外國)人能夠不會感到那麼大的落差,結果反而被說成「只是把漢語拼音改一改、硬要區隔而已」;事實上這些修改有些也是為了和現有的閩南、客家拼音的特色相通,又還要顧及漢語拼音所致,所以產生一些「怪現象」,但這些考量批評者無法體會,因為純就北京話來看的話,漢語拼音當然很完美。
至於開發者表現出來的意識型態,或許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那是個不表達不可的東西,以致於讓人有錯覺,覺得這套東西完全是為了意識型態考量;但其實不只如此。只是,唉,沒有人肯好好冷靜談問題。其實如果大陸真的設計一套顧及全中國所有漢語方言的拼音系統,包括閩南和客家,那我覺得台灣人也沒有理由不用,至少我自己是覺得沒差。只是今天的漢語拼音有不適合台灣本地需求的地方,不得不改,而當事者個人意識型態的想法又太鮮明,以致引起物議囉。
真是的,最開始的時候我的想法和Sufa、Marchfun是比較接近的,現在倒好像完全在幫通用拼音說話,哈哈哈。想必我的觀點也有了轉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