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化軟體聯盟

 取回密碼
 我要註冊
搜尋
檢視: 116045|回覆: 60

[討論] “祇”和“只”?“臺”和“台”?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04-7-30 10:5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是大陸人,大陸的《簡化字總表》裏有的簡化字
(像“祇”和“只”“臺”和“台”)
?什?臺灣也在用呢??
似乎~~不對吧??
發表於 2004-7-30 16: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因很簡單......台灣人也會懶的寫這麼多畫啊
像是[竈]這個字...現在大多數台灣人都寫作[灶]了
[纔][才]、[鞦][秋]、[曬][晒]、[韆][千]、[牀]、[床]、[襃][褒]、[礮][炮].....等等皆如此
發表於 2004-7-30 16:07:16 | 顯示全部樓層
所以說漢字的簡化是兩岸都有的現象,只是大陸是以徹底推行簡化為目的,而且帶有較多的創造,而台灣(我也習慣用台灣而非臺灣啊,哈哈。)則比較是民間自己約定俗成。所以有些字在台灣被稱為「俗體」,其實從大陸的角度來看就是「簡體」了
 樓主| 發表於 2004-7-30 16:40:35 | 顯示全部樓層
臺灣“纔”“才”都可以混用啊??
我有用繁體字做筆記的嗜好……
一寫到“纔”字,我同桌竟然當作“饞”
暈死中~~
不過“礮”“炮”可以算例外吧。這個好像是俗字/異體字。(在大陸是這麽算的。)
發表於 2004-7-31 16:24:52 | 顯示全部樓層
>(像“祇”和“只”“臺”和“台”)
>?什?臺灣也在用呢??
這個... 各位看到好像是我在用「繁體」的部分比較多。而其他人大部分都使用 "只" "台" 這兩個字了。
"只" 原來祇有當單位使用,後來在繁體中文裡面,意義擴張到 "祇" 這個字,變成介詞。
"台" 其實原始音應該唸成 "胎" 平聲。後來在繁體中文裡面,擴張到 "臺" 這個字,相同的用法。
"采" "彩" 兩字也相同。兩個字在臺灣使用的繁體中文,也一樣都在使用。但現在開始出現前者為多的趨勢,如 "多彩多姿" vs "多采多姿",或是 "精彩" vs. "精采"。
你要說 是 "精彩" 對呢?還是 "精采" 纔對?很多繁體中文使用者,開始認為後面的正確,這真是怪事。二十年前唸的國小課本上面寫節目 "精彩" ,不過現在臺灣電視上的房屋銷售廣告多使用 "精采" 生活。誰對?
香港那裡 "于" "於" 兩個都在使用。不過使用 "於" 似乎是比較老式的說法,而且似乎愈來愈少見。
其實都對。語言文字都開始「漂移」了,而且不是祇有出現在繁體中文的地區。注音文實在是不好的趨勢,我們覺得倒足胃口,大陸人更看不懂,但還是有人喜歡。我們祇好看成,這是一種文化現象吧。
發表於 2004-7-31 16:29:13 | 顯示全部樓層
>臺灣“纔”“才”都可以混用啊??
臺灣多半用 "才" 。至於"纔" ,那是古代章回小說的寫法。據說有個 K 某人還在繼續用這個 "纔"。
"才" 原本是指 "才能" "人才" 等名詞的說法,而沒有連接詞的概念,比如 "纔能夠" "纔是" "纔可以"。但現在是大家都混同使用了,所以也就正確了。
現在寫這個 "纔" ,還真是讓一堆人看不懂。唉。看來真要從眾。
 樓主| 發表於 2004-7-31 17:01:22 | 顯示全部樓層
“彩”“采”兩字在大陸已經要嚴格區分了。在“二簡”裏,“采”是“彩”的簡化字,但是“二簡”廢除了,原則上是不允許混用的……可是還是很多人在用。
除去“彩——采”由於“二簡”產生的不規範混用有這麽一些。
蕭——肖 閻——閆 補釘——補丁 枓栱——斗拱
夫——伕 余——餘 層迭——層叠 扇動——煽動
像這些字,原則上是要區別的……但是現在不少已經看不出來了
初中有一次在語文教材上看到“補釘”一詞,連老師都以爲是“補丁”印錯了,後來查字典才明白
“二簡”裏還有唯一一個“(火屯)——燉”竟然被承認了……暈
 樓主| 發表於 2004-7-31 17:05:59 | 顯示全部樓層
“只”字當單位使用?不對吧?
好像是“隻”才對啊!
一次翻梁實秋的《最新使用漢英詞典》(1979),裏面收了“只”,說是“The simplification of 隻”……暈
難道臺灣官方也承認“只”的地位了?
 樓主| 發表於 2004-7-31 17:07:41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有幾個是“一簡”裏的
後來廢止了
但是異型詞也出來了…………
囘復——囘覆
答復——答覆
等等。。。
發表於 2004-7-31 20:35:04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引用由驚天之畫2004/08/01 01:05 發表的內容:
“只”字當單位使用?不對吧?
好像是“隻”才對啊!
只跟隻並不一樣啊
只:一只手表.一只皮夾...............
隻:一隻鞋子.一隻動物................
可差的多了....
 樓主| 發表於 2004-7-31 20:39:26 | 顯示全部樓層
哦哦……小弟不知道,請原諒
那請問,“只”“隻”的區別是什麽啊?
發表於 2004-8-1 11: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文章最後由leo123在 2004/08/01 11:03 編輯]

文化圖書公司的「辭彙」
只:(念ㄓ)同隻字。
    但在慣用法上「只」是指可以手取之小物件,通常為非活物(或生物)
隻:1.計算鳥類的數量名詞.2.計算東西的數量名詞
    在慣用法上可通用。
.
 樓主| 發表於 2004-8-1 11:19:11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
 樓主| 發表於 2004-8-1 13:17:40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引用由leo1232004/08/01 11:02 發表的內容:
文化圖書公司的「辭彙」
只:(念ㄓ)同隻字。
    但在慣用法上「只」是指可以手取之小物件,通常為非活物(或生物)
隻:1.計算鳥類的數量名詞.2.計算東西的數量名詞
...
請問“非活物(或生物)”是什麽意思啊?
發表於 2004-8-2 05:44:07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問「非活物(或生物)」是什麼意思啊?

這麼白的話都不明白啊?!我倒∼∼∼就是說「沒有生命的東西」。暈∼∼∼你該好好補習一下語文了……
好像現在台灣的小孩子已經不太會寫「臺」字了。
繁體字在音、形、義上比簡體字講究、嚴謹得多,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語言規範過於繁瑣的話,的確不易學習,不利於教育的普及和交流的擴大。
 樓主| 發表於 2004-8-2 10:37:41 | 顯示全部樓層
對不起。聽慣了“非生物”,一下轉到“非活物”有點不習慣。
語言本來就有從簡和趨繁兩個傾向。但是,小弟認爲這種淘汰應該是由民衆自己完成(就像現在說的“適當時候承認一些民衆自造簡化字”),而不是以語言文字法的形式由政府來造字。
發表於 2004-8-6 10:52: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引用由驚天之畫2004/08/02 18:37 發表的內容:
對不起。聽慣了“非生物”,一下轉到“非活物”有點不習慣。
語言本來就有從簡和趨繁兩個傾向。但是,小弟認爲這種淘汰應該是由民衆自己完成(就像現在說的“適當時候承認一些民衆自造簡化字 ...
中國政府可能沒給人民這個權力,但在台灣,有很多字因人民已習慣簡化,久而久之簡化字變成了正體字,連教育部也將簡化字收為正體,反而將原字收為該字的異體字
 樓主| 發表於 2004-8-6 13: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也有幾個簡化字是後來承認的
祇是不多罷了
 樓主| 發表於 2004-8-15 16:49:06 | 顯示全部樓層
臺灣如果也搞簡化字……以後文字統一不是更麻煩??
發表於 2004-8-15 16:58:45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是不會推動(還是不習慣講"搞")簡化字的
到底沒有大陸的政治歷史背景
但是也有人主張要台語(台灣閩南語)羅馬化
以徹底切斷與中國的"根" , 達到完全的"去中國化"
不過
只還只是極少數人的聲音
畢竟台灣還有多種語言
人工主導的拼音化文字   和生活文化無法接軌
自然也不易存活
西方的拼音文字也經過幾百年的文法習慣修正
才逐漸成形的
哪有光是改用拼音便能成為文字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我要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Archiver|聯絡我們|中文化軟體聯盟 (CPATCH)  

GMT+8, 2023-5-30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 正體中文: [數碼中文坊]

快速回覆 返回頂端 返回清單